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!
行业资讯  >  行业动态  >  PCB做坏了,谁的锅?—— 一次技术甩锅的深度复盘
PCB做坏了,谁的锅?—— 一次技术甩锅的深度复盘
2025年03月22日 09:49   浏览:214   来源:小萍子

《没有比收到PCB实物却发现致命缺陷更令人窒息的事了》,作为经历过两次HDMI通孔未钻孔事故的工程师,我用血泪教训验证了行业真理:当PCB出现制造缺陷时,"甩锅"本身就是技术活。


第一次事故:信任危机的爆发

当首块样品板从SMT产线下来时,插件HDMI座子突兀地悬在半空——本该存在的通孔完全消失。在冷汗浸透后背的瞬间,我的大脑启动应急程序:先调取PCB封装库验证通孔设计,再用CAM350逐层检查Gerber文件。当确认钻孔层存在完整孔位数据后,我以颤抖的手拨通了板厂电话。


板厂质量主管的回应堪称教科书:"抱歉,是我们的钻机程序漏处理了异形孔文件。"这个答复既保全了双方颜面,也让我暗自庆幸。但当我看着重做板件的进度表吞噬掉两周项目周期时,隐约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。


第二次轮回:技术自信的崩塌

当完全相同的错误在三个月后重现时,职业尊严遭遇重击。这次我采取了更激进的验证手段:将原始Gerber与板厂CAM资料逐层比对,甚至要求提供钻孔机运行日志。然而所有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论——板厂确实遗漏了异形孔加工。


这场看似板上钉钉的"冤案",直到某次Allegro文件导出操作时才露出破绽。当鼠标悬停在"生成铣削路径"选项时,我猛然惊醒:那些非圆形孔不仅需要标准钻孔文件(.drl),还必须单独输出铣削文件(.rou)。此前的Gerber检查都陷入了致命盲区——CAM350虽然能显示孔位符号,却无法识别未包含在钻孔文件中的异形孔几何特征。


责任迷局的解构

复盘这两次事故,暴露出硬件开发链条中的多重脆弱环节:

设计端的认知陷阱:90%工程师认为导出Gerber即完成设计交付,却不知异形孔需要特殊处理流程

板厂的善意谎言:多数PCB厂商选择自行背锅,反而掩盖了设计文件缺陷的根本问题

验证工具的局限性:传统CAM软件对非标孔的识别存在先天不足,犹如用体温计测量血压


更值得深思的是,当板厂接受"误操作"的解释时,实质是行业默认的危机公关策略——相比教育客户技术细节,承担短期损失更能维护商业关系。这种畸形的默契,使得同类错误在不同项目中反复重演。


经历双重打击后,我建立了新的工作守则:

1. 三维可视化审查:采用支持3D渲染的验证工具,实物级呈现孔槽结构

2. 制造语义转化:在输出文件时标注特殊工艺需求,如同医生在处方单添加用药警示

3. 反向确认机制:要求板厂提供制前DFM报告,重点核查异形孔处理方案


如今面对新入职工程师的同样困惑,我会给大家推荐两点,一个是捷配完全免费的DFM工具,简单实用不繁琐。

图片


另一个是能够真正管控好生产流程品质的板厂,捷配PCB的智能化生产车间,监控所有流程,在每道工序制造前进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,能极大保证了PCB品质。

图片



 \END



头条号
小萍子
介绍
推荐头条
请您留言

深圳市达泰丰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:400-839-8894

提交